close

作為手機行業中的翹楚,蘋果公司可謂無人不知無人不曉,其推出的iPhone系列手機更是成為了高端旗艦手機的代名詞

尤其強悍的性能、時尚的外觀、簡約的風格設計,成為諸多職場白領,商務精英換機過程中的理想選擇,深受用戶追捧。


新機入手,自然免不了一番細心周全的防護。正因如此,手機殼成為了蘋果用戶幾乎人手一個的保護配件。

不過,話說回來,如今市面上的手機殼種類繁多,不僅價格有所差別,在外觀材質上更是千奇百怪,看似相同的手機殼,卻能夠帶來截然不同的使用體驗。

換句話說,選擇一款適合自己的iPhone手機殼,還真沒有想像中那麼簡單。

趁此機會,我決定給大家講解一下怎樣才能挑到合適滿意的產品。

關於手機殼,你需要知道這些

在購買手機殼之前,你需要搞清楚自己的需求。

從消費者的角度來看,目前購買手機殼的用戶基本分為三大類:

希望通過佩戴手機殼來改善手感的用戶;覺得手機設計落入俗套,希望通過更換手機殼彰顯個性、保持新鮮感的用戶;覺得手機在日常生活中免不了磕磕碰碰的情況,自己不給手機配上殼就不安全的用戶。

然後,我們需要選擇手機殼的款式。
目前市面上的手機殼,普遍存在著軟殼/硬殼的區別,兩者各有優勢。

其中軟殼的優點是防摔能力要好於硬殼,而且能夠有效防止手機被刮花,缺點是可選種類不多,時間一長容易發黑發黃,而且普遍比較厚重。

硬殼的優點是尺寸輕薄、手感上佳、可選款式較多,缺點是容易刮花手機邊框,而且防摔能力不如軟殼。具體選擇哪種款式,需要根據你自身需求而定。

最後,我們需要選擇手機殼的材質。
現在手機殼的材質可謂千奇百怪,從比較常見的塑膠、矽膠、橡膠,到比較罕見的鋼化玻璃、金屬、皮質應有盡有。在此,我們列舉一下常見手機殼材質的特徵,或許對你會有所幫助。

矽膠
目前市面上常見的矽膠有兩大類,分別是固態矽膠和液態矽膠。其中,固態矽膠就是早年常見的各種DIY造型手機殼的材質,優點是易塑形,缺點是質地太硬、機身貼合度較差。液態矽膠算是蘋果官方帶火的概念,也是目前最常見的矽膠手機殼的材質,其優點在於手感好、抗震防摔性更高,缺點在於重量更重,且散熱性稍差。

橡膠
TPU是一種常用於手機殼的高分子化合物,學名為熱塑性聚氨酯彈性體橡膠。TPU是目前市面上各種透明清水殼的主要材質,其優點在於相對矽膠硬度更高、柔軟性好、透明度強,能給消費者帶來一種近似於裸機的觀感,缺點在於時間一久就容易變形、發黃、粘手,需要常換常新。

塑膠
目前常用於手機殼的塑膠主要就是PC和PP,其中PP是聚丙烯、PC是聚碳酸酯,主要用於生產硬殼。PC的優點是韌性很好,透光度也不錯,而且輕薄耐高溫,缺點是容易刮花,而且防摔能力不怎樣。PP的優點是抗劃痕、極致輕薄,但是它不耐高溫,非常容易變形。

金屬
一般來說,使用金屬材質的手機殼,抗震防摔效果肯定是一流的,而且外觀看上去會很有質感。要說缺點的話,金屬材質必然會增加手機的重量,而且還會影響手機的信號以及散熱能力。

玻璃
玻璃材質的手機殼,普遍都是在背板上使用鋼化玻璃,而四周大部分用的還是TPU或者PC材質。其優點在於鋼化玻璃出色的抗彎曲和抗刮性,能夠在還原裸機的美感和手感的同時,保持一定水準的保護性;缺點在於增加手機的重量,而且不防滑,容易脫手。

皮質
皮質的手機殼主要圖的就是一種奢侈感,看起來高端大氣上檔次,商務使用非常合適,而且手感應該不錯。缺點在於完全不耐熱,無論是素皮還是豬皮、羊皮、牛皮等真皮,都存在著脫皮的危險,一旦不注意保養就等著報廢。

而目前提供APPLE各型號最完整的賣場就屬於亞瑟3C了,從官網上可以看到

站長將型號分的非常詳細

可以滿足所有果粉的需求

而每一個產品都有相對應的尺寸可以選擇

有些網拍賣家還沒有這麼詳細的規劃,所以亞瑟3C算是很注重消費者的網站購物體驗

而在加入購物車後,也會推薦一些當季最優質的配件,這是一個非常優的設計

尤其像是我們這樣的果粉,總希望自己的手機配件要與眾不同

而且支援7-11與全家貨到付款取貨,非常的方便

 

最重要的結帳,是我最覺得便利的方式

“不用加入會員”

其實我真的不喜歡買東西還要加入會員

有時自己密碼都忘記丟到哪,所以遇到要加入會員才能購買的網路商店

我都是直接跳過

但是亞瑟3C有依普通消費者的真正需求,設計流暢的購物動線 , 光是這點就打100分了

如果有選購蘋果系列產品的需求,很大推亞瑟3C,在裡面可以找到品質好,價格實惠,而且送貨速度快,版主的推薦就是讚的啦!!!!!

↓↓↓想要更好的IPAD保護殼嗎?亞瑟3C最優質的保護殼產品供您參考↓↓↓

↓↓↓更多手機殼款式讓你選擇↓↓↓

3cRR4854AAFEF45E

想入手一款高性價比的iPhone手機該如何選?雖然蘋果手機不像安卓採用機海戰術,但它流暢耐用iPhone 6 保護套鍵盤推薦品牌,也積累了不少新老機型,尤其現在4G產品iPhone 11都還未從官網下架。老舊機型肯定多少會有價格優惠,新機型體驗和壽命又更好更有保障,那如果想要一步到位,是不是只能考慮最貴的那一款呢?其實不然,目前只推薦這兩款。

iPhone 13 Pro

iPhone 13 Pro就並非是蘋果最貴的那一款,在它之上還有更貴的iPhone 13 Pro Max版本,但之所以說它能一步到位滿足用戶需求,是因為首先它定位高配版本,功能配置肯定是比標準版要更好的。比如其硬體搭載的是滿血版A15仿生晶片,這是蘋果目前最強悍的處理器,再加上最新的iOS15系統加持優化,其性能比標準版更為強悍。

iPad mini 7.9吋銀色保護套推薦開箱文其次,iPhone 13 Pro同時還配置了120Hz高刷螢幕、後置三攝拍照,流暢度更好,拍攝體驗更豐富,iPhone 6s Plus抗指紋鋼化玻璃保護貼人氣排行推薦開箱文這也與標準版上的傳統60Hz螢幕和後置雙攝拉開了明顯差距。而這些方面Pro版本又與頂配的Pro Max版本配置相同,無明顯差異,iPhone 11耐衝擊鋼化保護貼推薦品牌推薦品牌唯一最大的區別就是尺寸規格,iPhone 13 Pro的6.1英寸大小便攜且手感舒適,符合大多數人要求。所以它是蘋果目前體驗最好、最均衡全面的一款機型。

iPhone 13 mini

iPhone 13 mini乍一看是13系列最初級的一款產品,好像不能和“一步到位”掛鉤,但仔細分析它卻是喜歡小屏人群最佳選擇。儘管今年蘋果新推出了第三代iPhone SE小屏手機,iPhone 13 pro max 保護殼dcard但設計老舊、沒有全面屏、拍攝等縮減明顯,體驗算不得優秀。相比之下,這款iPhone 13 mini既有5.4英寸小屏規格,便攜程度比常規的大屏手機要高很多,同時還有劉海全面屏視覺效果。

另外,iPhone 13 mini硬體搭載A15仿生晶片,iPad 10.2吋粉紅色保護套推薦開箱文起步也升級到了128GB存儲起步,支援雙模5G、雙卡雙待功能,性能表現的十分給力,用四五年沒有問題。且該機還後置了1200萬雙攝,拍攝效果也一點不差,這些與標準版iPhone 13一致,充分展示了其旗艦級水準。所以它不僅是蘋果最強、最全面的小屏旗艦,也是整個行業裡的最強小屏手機,體驗無憂。

防護措施無漏洞, 安全生產有規章。 復工抗疫皆不誤, 春暖花開國運昌。 >>>更多美文:格律詩

快樂端午 文/司岳 端午節是中國的傳統節日,各地過法不盡相同。我認為最有特色的還是我的老家——慶陽的端午。 慶陽是著名的“香包之鄉”,民間藝術文化底蘊深厚。每年的端午節也是這個小城市最熱鬧的時候,因為這時會舉辦一年一度的“香包節”。除了家家戶戶門上掛艾草以外,不管大人還是孩子,身上都會佩戴各式各樣香味撲鼻的香包,手腕、腳腕、脖子上還會系上五彩線搓成的“花花繩”來祈求平安和風調雨順。 今年的端午節我是在慶陽度過的。一大早,我便喊著要爸爸媽媽和爺爺帶我去“香包節”湊熱鬧。 來到“香包節”會場,哇!可真熱鬧啊!廣播里鑼鼓陣陣,樂曲激昂,喜氣洋洋。地上鋪著紅地毯,數不清的香包展位前人們熙熙攘攘。有的在與漂亮的香包合影,有的精心挑選喜愛的香包,有的在往自己和孩子身上佩戴香包。最吸引人的當然是琳瑯滿目、美不勝收的各種香包了。有巨大的“五連粽”,有精致的“五毒”背心,有小巧的“虎頭鞋”,有精美的“五彩錢”,還有喜慶的“慶陽娃娃”…… 人們面對這么多精美絕倫的民間藝術精品,無不嘖嘖稱贊。我們一家也不例外。攝影愛好者老爸似乎找到了攝影的天堂,舉著相機各個角度拍個不停。媽媽見到每件香包都愛不釋手,不斷在自己身上試戴。爺爺則是不住地贊嘆現在的生活好了,原來端午節小孩戴的小香包也可以做得這么好。 我最感興趣的是憨態可掬的“慶陽娃娃”香包。卡通的形象,頭上戴著虎頭帽,肚子上繡著大大的“福”字。一針一線,縫得十分認真。整個形象活靈活現,十分惹人喜愛。拿起一聞,還散發著撲鼻的香味。我迫不及待買下它,戴在脖子上,漂亮極了。我們還買了各自屬相的小動物掛在身上,把五彩的“花花繩”系在手腕上。 肚子有些餓了,不知不覺我們來到了小吃城。這里有慶陽當地和全國各地的特色小吃。有糖油糕、粘米飯、豆花、蕎面……各路食客們個個吃得滿嘴流油。 最高興的是媽媽發現了小時候吃過而不能忘記的美味——“黃燜雞”。黃燜雞一上桌,一股濃郁的香味便撲面而來。雞肉上包裹了一層黃黃的“外衣”,剝開外衣,鮮嫩的雞肉便呈現在眼前。我迫不及待地嘗了一口,哇!好香啊!太好吃了!用嫩、酥、爛這些詞都無法形容了!怪不得媽媽一直念念不忘呢。 我們還品嘗了誘人的慶陽米糕、蒸兔肉、清湯羊肉……樣樣十分美味,最后我都撐得走不動路了。 漂亮的香包,美味的美食,留下了家鄉端午快樂的記憶。 短信過端午 文/龐進 以手機短信祝福節日,可謂當今一大時尚。 前年的端午節在公歷的6月16日,15日就有短信頻頻發來。“萬水千山粽是情,糖餡肉餡啥都行。青絲捆著祝福意,粽葉包著真感情。糯米纏綿紅棗香,雄黃醉人龍舟行。雞蛋伴著艾葉煮,平安健康永一生。”這是一首七言詩,首句利用諧音,改曾廣為流行的港劇歌曲《萬水千山總是情》詞一字,由“總”而“粽”,讓人心領神會不禁莞爾。不僅“粽”,雄黃、龍舟、艾葉等屬于端午節特有的民俗元素,詩中都一一涉及,且組合自然,讀來有滋有味,情趣悠然。 如此短信,好是好,但屬于一人創作,全民使用,不知出現在多少人的手機上。相比之下,那些因不同的時、地、人、事而創作的短信,對發者而言,畢竟要費一定的心思,對收者而言,就得仔細閱讀、認真領會了。 15日一大早,就收到了大學同學、現為解放軍某部少將的李偉發來的短信:“獻上藏胞的白哈達,送去高原的格桑花,李偉在玉樹祝你端午節快樂!”看到短信,眼前便浮現著我的這位昔日同窗,正率領著子弟兵們奮戰在抗震救災第一線的情形。于是,想了想,回復道:“以戈壁灘上九千年的胡楊向李偉祝福!”胡楊是生長在荒漠沙地上的唯一能成林的樹種,有“不死三千年,不倒三千年,不朽三千年”之說。——幾個小時前,我們到達新疆哈密,一出火車站,就看到了對面樓房上的廣告語:“領略大漠胡楊九千年風韻!” 手機短信縮短了空間距離,真所謂“天涯若比鄰”了。比如這條短信,就是從遙遠的海南發來的:“用一份健康的綠豆、一份開心的花生、一份美麗的紅豆、一份快樂的調料,包成一個開心的粽子送給您……”發信人小胡,是一家公司的員工。內容如此豐富,于是,趕快回復:“謝謝,我在新疆,這里有生命頑強的胡楊,它們也姓胡哦。”小胡很快再發一條:“啊,您在新疆過端午呀?有粽子吃嗎?需不需要給你捎去海南的粽子?”人有情之,須得領之,于是再復:“好啊,相信特別好吃,尤其是你做的。”這后一句,把一個“陽光80后”給難住了:“啊啊,我還沒學會包粽子,讓您見笑了。您發個地址給我,我給您寄海南的特色粽子吧。”…… 到了16日,短信更是接二連三,有復不勝復之感。其中一條是志明先生發來的,他作了一首詩:“汨江潤雨翠柳煙,楚使琴瑟寒千年。棕香俄傾百齡夢,詩到嘴邊憶屈原。”對這樣一首下了工夫的詩,當然也要下一番工夫回復了,斟酌片刻,和其韻道:“萬馬狂奔大漠煙,胡楊陣列九千年。一脈蒼涼志士夢,恰逢端午嘆屈原。”——此前,14日下午,哈密當地文化名人王喜明先生自駕車,引導著我們一行人到位于哈順戈壁中的雅丹魔鬼城參觀、體驗。但見大漠起風,風卷沙塵,呼嘯速行,如萬馬奔騰。而胡楊,如前述,既是自然生態的奇跡呈現,也是一種生命精神的象征。那么,廣袤的戈壁,給人的感覺,除了遼闊,便是蒼涼了。這樣的蒼涼,可不可以與中國歷代志士生命末年的心態相比呢?比如屈原,比如司馬遷,以及嵇康、袁崇煥、王國維、吳宓、陳寅恪…… 端午節的“五大功能” 文/汪金友 自從2006年5月國務院確定端午節為法定假日后,端午節的氣氛,就越來越濃厚。時間還差半個月,商家就忙著推出各式各樣的粽子,火車站就忙著增加列車和售票窗口。無論南方北方城里鄉下,都有很多人打起行包準備出發,或探親,或訪友,或展演,或旅游。 其實,端午節只有五月初五這一天,即便加上雙休日,也就三天時間。在近處,尚能看點景色。走遠了,就只剩趕路。但就是在這數以億計的匆匆人流中,卻蘊含著巨大的文機和商機。需要我們開動腦筋,積極開發端午節的各種功能。 其一是文化傳承功能。端午是中國的傳統節日,2006年5月20日被列入第一批“國家文化遺產”名錄;2009年9月30日,又入選“世界文化遺產”名錄。端午不僅起源悠久,而且具有極其豐富的內涵。這是中國文化的傳統,體現著中國文化的精髓。通過這個節日,讓一代又一代的中華兒女,記住屈原,記住伍子胥,記住曹娥,記住秋瑾,記住那些獨特的民俗和美好的傳說,記住“路漫漫其修遠兮,吾將上下而求索”。 其二是經濟發展的功能。端午節前幾天,家人就開始張羅包粽子,買蘆葉、泡糯米、煮大棗。一鍋香噴噴的粽子撈出來,東家送幾個,西家送幾個。“黏嗎?”“黏!”“甜嗎?”“甜!”“香嗎?”“香!”端午粽飄香,九州共品嘗;屈原若有知,當羨今人強。我在想,一個端午節,中國人會吃掉多少粽子?為了給親人送粽子和跟親人一起吃粽子,又會有多少人要乘飛機、趕火車和坐汽車?端午節不僅拉動了消費,而且促進了經濟信息的交流。 其三是豐富生活功能。人活著,既要創造生活,又要享受生活。而且創造生活的目的,就是改善和享受生活。勞動是我們需要,工作是我們需要,奉獻是我們需要,幸福和快樂,更是我們需要。而統一的節日和假期,則是放松身心和尋找快樂的最佳時機。利用端午節,爬一次名山,游一次郊野,劃一次龍舟,會一次親朋,玉粽襲香千舸競,艾葉黃酒共飄香,不僅可以愉悅身心,而且能夠陶冶情操。 其四是弘揚愛國主義的功能。端午節的主題,就是愛國。人們之所以懷念和紀念屈原,也在于他的愛國。雖然遭讒去職,被趕出都城,但屈原的愛國之心不渝。他在流放途中,仍寫下了憂國憂民的《離騷》、《天問》、《九歌》等不朽詩篇。公元前278年,秦軍攻破楚國京都。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國被侵略,心如刀割,于是在五月五日這一天,抱石投汨羅江而去。無論什么時代,愛國都是一種高尚的情操。愛國者,人皆敬之。 其五是扶正壓邪的功能。端午節的很多風俗,都與驅邪有關。在我們家鄉,就流傳著這樣的諺語:“端午不戴艾,死去變妖怪。”為此每到端午這一天,大人小孩耳朵上都要戴一片艾葉。還有的地方,以菖蒲和黃酒驅邪。如今雖然浩然正氣和美好道德成為社會發展的主流,但歪風邪氣依然存在,有時甚至會非常嚴重。而端午節的復興,最終體現的也是社會文明的進步。只有從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出發,才能為人民群眾造福。 “節分端午自誰言,萬古傳聞為屈原;堪笑楚江空渺渺,不能洗得直臣冤。”這是唐代詩人文秀在《端午》詩中對屈原的感嘆。但我覺得,屈原并沒有白死。人們對他的懷念,不僅已經形成一種傳統風俗。而且過節的規模和功能,也“更上一層樓”。 麥田間的端午 文/若星 那個端午,沒有百舸爭流的龍舟,沒有號角齊鳴鑼鼓喧天的沸騰;沒有門口斜斜搖曳的艾葉,沒有雄黃酒氤氳的醇香;沒有南國濃郁的鮮魚、肉粽,也沒有北方香甜的豆沙棗粽、綠豆糕,更沒有四處懸掛的美麗的香包。 那是幾十年前關中平原上麥田間的端午,盡管十分簡陋,但卻充盈著親情、善良,特別是那種令人感動的,在物質條件極度匱乏的貧瘠中所守護的尊嚴。 如同《山楂樹之戀》中的靜秋去西村坪一樣,那時,學校也會經常組織起我們這些中學生,以各種主題或名目,到不太遙遠的鄉村去生活一段時間。 我們來到這座長安與藍田交界處的村莊已經快一周了。村莊就在浐河河谷邊的臺塬上,四處是金黃色的麥田,空氣中浮動著成熟小麥的味道。與靜秋他們不同的是,我們沒有住在村民家里,而只是在村民家中吃飯,晚上就在村小學的教室里打地鋪睡覺。 我吃飯的村民家中有大叔大媽和他們的兩個孩子,大女兒已嫁往外村,從來沒有見到過;小兒子也很難見到影子;每天同我一起吃飯聊天的是與我年紀相仿的二女兒。 我們是來參加夏收勞動的。一天割完麥子吃晚飯時,大媽走過來,帶點兒驕傲地告訴我說:明天是端午節,他們的大女婿會來看望他們,還會幫著家里收麥子。 第二天快近正午,正在麥田里收割麥子時,遠遠的,我們看到一位年輕人從田隴上走過。他穿著淺藍色的布褂,灰色的褲子,戴著麥稈編成的草帽,整整齊齊的,一看就是出門做客的樣子。年輕人的模樣周周正正,右手里還提著一方用紙繩捆扎得四四方方的鼓鼓的褐色的紙包,是那個年代典型的作為禮品的點心包。我想,這一定是大媽大叔的女婿來了。不一會兒,就看到他已經換掉了那身做客的衣服,穿著汗衫短褲,揮舞著鐮刀,一頭扎進了麥田中去。 轉眼就到了晚飯時光。大媽的家中有了一些與往日不同的氣氛。晚飯端上來了,湯面條比往日稠得多,里面還有許多切得碎碎的肉皮丁;同時,每個人,都分到了一塊兒呈現著金黃色油亮色澤的、松軟的、梅花狀的雞蛋糕,這可是當時那個年代在城里都難得吃到的美食啊!這一定是大女婿來時所提的點心包里包著的內容。 現在還記得大媽把飯端來給我時的眼神,有些驕傲,還有些糾結。我看到,她的二女兒,還有小兒子,碗里幾乎見不到幾星兒肉皮丁。我忙告訴大媽,自己不大喜歡吃肉,忙把碗里的肉皮丁撥給了她的女兒。我看到了大媽如釋重負的笑容,看到了在房屋的角落里,正捧著一個大碗吃面的她的女婿;同時我還注意到,他的碗里,也有著同我一樣多的肉皮丁。 端午節的符號 文/汪金友 每個節日都有自己的符號,這是約定俗成的標識,也是文化傳承的藝術。有了這些符號,我們的節日才過得充實快樂,有滋有味。 要說端午節的符號,每個人都可能會想到粽子。有一個謎語,是這樣講的:“三角四棱長,珍珠肚里藏;要吃珍珠肉,解帶扒衣裳。”還有,“珍珠白姑娘,許配筆葉郎,穿衣去洗澡,脫衣上牙床。”不知是誰這么有文采,把粽子比作“珍珠”和“新娘”,給人帶來無限美好的遐想。 粽子起源于春秋時期,是端午節的傳統節日食品。起初的時候,用菰葉(茭白葉)包黍米成牛角狀的,稱“角黍”;用竹筒裝米密封烤熟的,稱“筒粽”。關于粽子最早的記載,是1600年前西晉新平太守周處所寫的《風士記》,其中講:“仲夏端午,烹鶩角黍。”后來南朝梁文學家吳鈞又在《續齊諧記》中說:“屈原五月五日投汨羅而死,楚人哀之,遂以竹筒貯米,投水祭之。” 直到現在,人們仍然愿意相信這個傳說。有時候,“死也是另一種生”。屈原在不該死的時候死了,但他的愛國之情和報國之志,卻得到了永生。唐代詩人殷堯藩在《端午日》一詩中說:“千載賢愚同瞬息,幾人湮沒幾垂名。”因為屈原,人們記住了端午;因為端午,人們記住了屈原。 端午節的另一個符號是賽龍舟。相傳楚國百姓發現屈原投江之后,很多人都劃船追趕拯救。他們爭先恐后,追至岳陽洞庭湖時,不見了屈原的蹤跡。但每年五月五日的龍舟競渡,卻流傳下來,并成為端午節的一項重要活動。 因為出生在北方,我一直沒有機會親眼觀看龍舟比賽。但聽老家的人說,去年的端午節,我們縣也舉辦了一場賽龍舟活動,而且今年還要舉辦。我聽了備受鼓舞,這項在我國南方流傳了兩千多年的文化遺產,現在也能在我們這樣的北方小縣上演。可以想象那種場面,鼓槌擂響箭離弦,振臂齊聲斬浪尖;萬縷雪侵揮手過,九龍破水勇爭先。 我們的人生,其實也如賽龍舟。再多的人,再多的舟,最后獲得第一的,都只有一個。不是規則不公平,也不是我們不努力。因為這是誰也不能改變的規律,有第一,就得有第末。如果有誰心理不平衡,就想一想河邊的那些看客。人家沒有機會上船,沒有機會表演,反倒非常的開心和快樂。 端午節還有一個符號,就是菖蒲和艾葉。在我們家鄉,流傳著這樣一句諺語:“端午不戴艾,死去變妖怪。”為此每到端午這一天,大人小孩耳朵上都要戴一片艾葉。為了這片艾葉,爺爺奶奶們專門在院子里留出一塊土地,讓艾草自然地生長。到端午節這一天早晨,孩子們還沒有起床的時候,大人便將艾葉放在了他們的枕邊,并把艾枝插在門上。還有的人家,把艾葉放在米飯或黏餑餑里,味道很清香。 菖蒲和艾草一樣,也是一種中藥。不僅葉叢翠綠,端莊秀麗,而且全株芳香,可作香料或驅蚊蟲,還可開竅醒神、化食消脹等。五月初五,酷暑將至,邪氣襲人,所以用菖蒲、艾草和黃酒等物驅邪,既有文化意味,又有科學道理。 端午是一個節日,也是一種景色。有人細細咀嚼這些符號,也有人寓情于景或寓景于情。其實,無論賞景、戀景、應景,都是文化的傳承。美在其中,樂在其中,責在其中。 >>>更多美文:好文章


iPad 9.7吋強化玻璃保護貼人氣排行推薦開箱文
AirPods 第3代防摔保護殼推薦品牌人氣排行 bitplay抗污防摔保護殼推薦品牌 新北樹林ipUNIQ新加坡藍色保護殼推薦品牌 iPhone 6s抗污防摔保護殼推薦品牌 2022最新Apple

arrow
arrow

    s68t5ym6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